7-1.買進時間價差與賣出時間價差 | Long Calendar Spread & Short Calendar Spread

●前言

今天要介紹的是時間價差

也被稱為水平價差

這名字其實也蠻有趣的

在之前我們曾經介紹過垂直價差

垂直價差是一買一賣做在同個契約裡面,但是做不同的履約價

那水平價差呢?

就是一買一賣做相同的履約價,但是做不同的契約(近月遠月)

所以一個叫垂直一個叫水平


●買進時間價差(賣近月,買遠月)


使用時機

預期指數盤整,近月結算漲跌不大


優點

1.比起賣出跨式,這樣的做法保證金需求比較小

2.知道最大風險


缺點

1.遠月契約的成交量不大,可能會有流動性問題

2.如果遇到價格大幅度偏離,缺點1的問題會更嚴重(但這個問題在這邊還好,因為你是買遠月,但在下面的賣出時間價差,這個問題會有危險)

3.這個策略因為是跨合約,所以正價差逆價差的變化也會有影響,但逆價差是否會轉正,或正價差是否會轉逆,這不太是一個能夠預期的問題,所以這個策略的困難度也比其他策略高


●賣出時間價差(買近月,賣遠月)


使用時機

預期市場小漲小跌


優點

我覺得這個策略弊大於利


缺點

1.比起買進跨式,這樣的做法需要的資金較高,期交所規定這種買近月賣遠月的做法,保證金計算是單一部位方式計算,所以等於是收取裸賣一口遠月選擇權的保證金,後面我會帶大家看一次保證金的計算

2.在前面有提到,會有流動性風險,遠月契約的成交量原本就比較低了,再加上如果行情大幅上漲或下跌,雖然你的帳面獲利目前是賺錢的,但是近月契約接下來要結算了,如果近月是獲利遠月是虧損,也就代表著為了這口虧損的遠月契約,你的帳戶內需要大量的保證金,雖然近月契約結算也是帶來大量的獲利,但這等同於你的獲利不能出金,因為如果接下來行情發展對你不利,你的錢如果不夠你的部位就會被強制斷頭

3.為了避免上述事情發生,所以會在近月契約結算之前先平倉,但還是同樣的問題,如果已經大幅上漲或下跌,你若是想要平倉你的部位,會因為流動性的關係而平倉在爛價格


其實上述講的問題,是要在很極端的情況下才會發生

大部分的時間其實不太會遇到,但如果遇到了怎麼辦,所以還是要小心啦

不過這其實也不是沒有解決方法

近月契約如果結算了

就在遠月契約這邊去做一個買方部位,讓他去合成變垂直價差

這樣風險就會鎖起來了

但這樣搞來搞去真的很麻煩,我寧可用別的策略來處理同樣的情況


●注意事項


買進時間價差的保證金計算

1.收取10%大台的保證金

2.兩個部位的權利金差額x契約乘數(50元)x2

3.1或2看哪個金額高,高的那個就是你需要繳交的保證金


賣出時間價差的保證金計算

1.收取賣出部位的保證金


這兩者之所以會有差別,是因為遠月的天數大於近月,所以遠月可以cover近月的風險

買進時間價差是買遠賣近,因此賣近月的風險會被買遠月cover

很久以前甚至是不用保證金,不過後來期交所還是改成收保證金

畢竟這個市場白目太多


而賣出時間價差是買近賣遠,賣遠月沒辦法被買近月cover(都先結算掉了是要怎麼cover)

所以直接把賣遠月當作是單一部位向你收取保證金


買權或賣權做是有差的

雖然不論是用買權做還是賣權做

只要你是買近賣遠就是同樣的效果,或者買遠賣近也是

但損益卻是有所不同的

這個原因在以前也有提過,這邊在跟大家複習一下

主要的話就是你要把買權跟賣權想像成是不同市場

即使他們都是選擇權,但各自有各自的報價

更何況現在這個策略是不同的月份契約

也因此大家在做之前要記得先比較看看

用買權做比較有利還是賣權做比較有利喔


●總結

這個策略的難度真的比較高,不適合散戶去操作

這個策略要考量到的因素其實蠻多的

要考慮正逆價差的問題

還要思考目前市場波動對於兩個不同契約的影響

以及履約價的選擇

它的難度其實比其他策略都來的高,而好處卻也沒有好到哪去


不過你若是有在用程式去抓目前市場上哪邊被高估哪邊被低估

也許你會有機會剛好去做到這樣的策略

例如可能近月契約的權利金被高估,而遠月契約的權利金被低估

那就會變成是賣近買遠的情況,反之亦然

Complete and Continue  
Discussion

0 comments